中专女生姜萍,未来的路不好走
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发现天才,而是让天才无所遁形。不是能够把所有有潜力的人都变成天才,而是让所有有潜力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天才。
撰文丨连清川
从高一开始,我的偏科现象就越来越严重了。除了数学长期徘徊在(难以启齿的)极限低分之外,理科的物理和化学基本也几乎没有及格过。按照这种情形下去,我根本没有可能考上大学。
感谢当时的文理分科政策,高二之后我就分到了文科班,再也不用学物理化学了。我的文科优势,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和地理展露无遗,进入第一梯队,成为我们农村中学考进大学的种子选手。
但是数学终于还是成为了阿喀琉斯之踵。应届高考数学依旧极限低分,名落孙山。
图/图虫创意
复读那一年我在前期抛开了所有其它学科,一本一本地做了所有能拿到的数学模拟题集,只在最后两个月时间里冲刺其它学科。高考时我的数学达到了惊人的72分(120分卷,高中唯一一次及格),而语文英语都在县里前列,踉跄地撞开了大学的校门。
农村中学里基本上都是偏科,但是他们多数都偏在数学,语文英语对他们犹如天书,考不上的人多数折在语文英语之上,尽管数学可以接近满分。
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的运气实在好到感人。在几乎无望进大学的时候有文理分科;我的爸妈供得起我回炉复读;高考的数学也没有刁难我。
01
来自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姜萍,6月13日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发布的预赛成绩榜单中获得了第12名,这是一个现象级新闻。
但是打中我的是她初中老师的那句话:不要偏科,中考又不是只考数学。我当年听到过一模一样的话,只不过数学换成了语文。
老师们都一样,苦心孤诣。不争气的是我们自己,缺乏全面优秀的能力。
姜萍的中考分数是621,中专里指导她学习数学的王闰秋老师说,她的中考成绩可以上四星中学,也就是重点中学,但是学费贵,所以她选择和姐姐同一所学校,因为可以免学费。
有人采访村支书,也采访她的父亲。村支书说,她不是偏科考不上中学;父亲说,没那么穷,上学的钱还是有的。
对,上中学的话,也就是普通中学。姜萍的成绩,也就是中等偏上,在千军万马之中厮杀,她上不了什么特别好的大学。既然重点中学上不起,所以上不要钱的中专,是普通家庭的明智选择。
我猜想姜萍也没有觉得自己特别委屈,因为这个选择显然对家庭、对自己都好。当然她更不会觉得自己是数学天才会被埋没,她在初中的时候并没有崭露头角。
所以特别应该感谢王闰秋这个伯乐。因为姜萍在中专的数学成绩表现得尤其优秀,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辅导了她,并且帮助她找到了偏微分,在竞赛中脱颖而出。
▲姜萍接受采访(图/视频截图)
在央视的采访片段中,姜萍显然是一个比较低调甚至有些木讷的人。在王闰秋鼓励她去参加竞赛的时候,她的反应是:我也配?
在竞赛排名出来之后,问她对于打败了一众顶尖大学和顶尖机构的顶尖数学天才有何感觉时,她说:我感觉他们厉害死了,他们很强,我感觉真的好离谱。
问她以后的打算,她说,服装设计是plan A,数学是plan B。
她是不是还没有明白全球数学竞赛第12名是什么概念?她所有的回答,合乎一个17岁、来自于农村、身在一所极度普通的中专学校中的孩子的正常想法,合乎一个普通乃至底层家庭的明智选择。
02
6月3日,公众号“极昼工作室”发布了一篇文章《离开工厂后,读海德格尔的农民工怎样了?》。
2021年,富士康农民工陈直因为利用业余时间翻译美国教授理查德·波尔特所写的《海德格尔导论》而走红网络。之后,石家庄的一所职业学院给他提供了一份校刊编辑的职位。但是现在,因为学校经费和政策的原因,陈直的合同即将到期,续签无望,大概率要重返农民工岗位了。
陈直是上过大学的,出身农村的他考上了杭州的一所二本大学,读数学系。18岁开始,他读到了一本哲学书,而后全面陷落,把大学的时间全部都奉献给了哲学。其它的科目开始挂科。
大二的时候,学校找他谈话,让他退学。本校没有哲学系,大概也没有人,也几乎没有别的通路,可以找到转学他校的道路。所以他以为自己可以自学哲学,违逆了家庭所有人的意愿,他签了退学同意书。
但是显然他比姜萍要天真得多,并不知道社会竟然如此艰险。他不可能复读,家里也养不起他。他自然成为了农民工,四处飘泊,直到进入富士康。
他怨恨哲学,有3年的时间他把所有一切关于哲学的书、笔记全都卖掉或者焚毁。
但是在富士康每天12小时的站立工作中,他重新捡回了哲学热情,然后利用每周一天的休息日,开始翻译海德格尔。
▲陈直接受采访(图/视频截图)
陈直的愚钝和不明智还在于,他竟然结婚生子了。妻子也是农民工,他的生活和社会身份窘迫到无以复加。
他想要研究哲学,想要一张“安静的书桌”。但是他没有机会,他只是一个农民工。无论是自己还是妻子的收入,都不足于支撑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哲学的研究之中。
职业学院解聘之后,估计陈直只能重返农民工道路。他这辈子与哲学的缘分,或者只能如此浅显,生存将会消耗掉他所有的生命,哲学只能是零星的、业余的。
姜萍和陈直都是网络新闻中昙花一现的事件。新闻是热烈的,而生活是残酷的。追求梦想的事情,他们不配。
03
姜萍走红之后,网上开始疯传各种大学伸出橄榄枝。但是事实并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
浙江大学是姜萍的梦校。但是对于浙大破格录取的传闻,浙大招生办的正式回应是:不好回答,没有接到通知。浙大有老师说,欢迎姜萍来报考。
另外一个传闻是港中大破格录取,还给全额奖学金。回应是:消息不实,学校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并没有相关的资讯或计划,也并未主动联络过该位同学。
有许多学校都开启了安利模式,欢迎“姜萍来报考本校”,而且本校的数学系有何等光彩,只是都只字不提让姜萍来上学的事。
只有常熟理工学院最实在,官微说得很明确:“非常期待小姜同学未来报考常熟理工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我们建议可以先来常熟理工打好扎实的本科基础,硕士阶段到浙江大学继续深造。”
图/网络
这非常符合王闰秋所谈到的姜萍的前途:因为专业限制,姜萍只能就读本省的3个学校,最好的就是常熟理工学院。
所以常熟理工敢这么明确,是因为它符合程序,不会出错。
浙大和港中大的谨慎是有道理的。教育专家熊丙奇在其评论中说:姜萍参加的竞赛是企业组织的公益比赛,不在国家认可的五大学科类竞赛之列。“即便其在接下来的决赛中获得佳绩,也很难获得大学破格录取或保送录取的资格。”
对于浙大和港中大来说,都必须合乎规则。所以必须谨慎。
网友怒斥浙江大学“不识抬举”,未免有点强人所难。浙大是公办大学,一切行为都有规矩方圆,岂能便宜行事?港中大虽然身在特区,会有所区别,但朗朗乾坤,也哪能那么任意放肆。
公众的心理却确实可以理解,他们关心此事,为姜萍奔走呼号,是因为自己和姜萍一样,或者因为自己的普通,或者因为自己也被困在一个特定的情形之中,动弹不得,看见一个中专生逆袭的案例,不免想要拍案而起,为她鼓与呼。大家都希望能看到一个奇迹,其实是想给自己一个希望。
图/网络
但这个希望只是奢望。他们都还不如17岁的小姑娘姜萍看得清楚。Plan A(服装设计)是吃饭,她现在的期望只是能考一个好的大学,能够把自己拔擢出中专这个层级,然后再寻找可能性。她说,希望自己的Plan B(数学)也能被看见。
一个从初中开始就觉得自己在数学方面天赋异禀的女孩,如此小心谨慎、殚精竭虑地规划自己的路线,未免让人生发出诸多怜悯。
04
姜萍和陈直都是在某个人生的阶段走错了路,于是被钉死在了既有的道路之上。
香港以前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公益广告,告诫吸毒的人,“生命冇TAKE 2(人生没有第二次)”。我怎么感觉可以尽管用在他俩的案例上:人生没有TAKE 2。
图/视频截图
你看,中考高考志愿如此重要,难怪张雪峰老师的志愿指导课能卖一万八。我帮张老师想了一个slogan:考公考研找出路,人生没有TAKE TWO。
况且,到现在为止,他们俩都没有显示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天才来。优秀,甚或是卓越吧。他们所展现的是天赋。陈直的翻译得到了哲学专业博士和教授的认可,认为他翻译准确,对海德格尔的理解也深入。但他没有什么惊人的哲学创见。
姜萍在竞赛中排名12,后面的学校都是名门贵校,中科院、北大、加州理工、伯克利,等等。但是她不是第一名,前面的有清华、MIT、剑桥诸多名校。因为她是中专生,所以特别扎眼。但这也只是竞赛而已,她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深入能力,也未经检验。
甚至知乎上有人质疑,这只是一个炒作。当然,阴谋论不必在意,但是因此而断定她就是一个数学天才,未免为时过早。
姜萍和陈直都只是展现了一个事物:潜力。潜力的结果有可能是开花,也有可能是沉陷。没有人能够保证他们未来就一定是石破天惊的。
现在被誉为AI教母的李飞飞,16岁才登陆美国,进入高中。她的梦校是普林斯顿,但是她不敢做此打算,因为一来学费高,二来普林斯顿在美国招收的,也都是顶尖的学生,而她那时连英语都还没有过关。
但是普林斯顿,还有好几个顶尖大学,都给了她offer。嗯,她(英语)语文不太过关。但并不妨碍她成为抢手货,是因为她的数学和物理成绩,都是顶级的。她也只是一个潜力而已。她后来更是不安分守己,从物理系转电子工程,转医学,转了好多转,才转到人工智能,成了教母。要是在国内,她能活几集?
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发现天才,而是让天才无所遁形。不是能够把所有有潜力的人都变成天才,而是让所有有潜力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天才。
陈直误入了数学系,因为他在高中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喜欢哲学;姜萍误入了服装设计专业,是因为她并没有发现自己的数学天赋。
他们运气都还算好,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被别人看见了。如果他们后来泯然众人,也好歹曾经被人看见。但是他们运气也不算好,看见了也白看见,因为他们大概率没有机会成长为天才。
在一篇文章下有个留言很扎心,一个河南考生说,TA身边的偏科生也有,但没有机会证明自己。
图/网络
陈直被退学,姜萍被分流。当下的教育并不鼓励每个人找到自己,而是要把每个人都删削成为符合规则、制度和便于管理的坯料。
教育是一个模具,把坯料放进去,铸造出来一个个合乎规格的成品。所以偏才只能注定成为悲剧,他们连一次转系和转学的机会都没有,他们没有任何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陈直只能继续当农民工,大概率成为不了哲学家;姜萍也许能考上常熟理工学院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不过还得看高考成绩,后面有没有机会转数学系呢?一切都得看造化。
按照今天这个热点速朽的速度,我看也比较悬。
他们除了社会化、工具化、板结化,无路可走。老老实实按照人生预定的剧本走。陈直是一个社恐木讷的人,抓不住什么机会;姜萍是一个安分守己,懂得分寸的人,大概率也只能踉踉跄跄上个本科了事。
陈直不止陈直,姜萍不止姜萍。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因材施教就像是一个笑话。连他们这么优秀的人,都难以逃脱命定的轨道,芸芸众生凭什么可以逃出生天?
这真是一个悲剧。天可怜见,达芬奇、培根、富兰克林和竺可桢这样的全面天才,世界上几千年就生长出那么寥寥几个,而我们大多数人的智商只够处理其中的一小部分,叫我们如何是好呢?
梦想是个非常奢侈的东西。生在寒门之中,安分守己或者安贫乐道,尊重宿命的安排,照足人生的剧本,或许还有机会能做好一个小老百姓。但是,谁知道呢?
小老百姓,毕竟命运多舛。